鈑金工藝指導書
1、目的
為了保證結構設計人員對鈑金加工工藝了解的正確性、一致性,對結構設計文檔的各項工藝審核內容進行規范,統一審核標準,
同時對設計和生產進行指導和牽引。
2、適用范圍
本規范適用于公司所有結構文檔(包括圖紙、設計規范、檢驗規范等)的工藝審核。
3、工藝審核
3.1 工藝審核總則
在設計階段,產品結構的工藝性審查應包括以下內容:
1 “從制造的觀點分析結構方案的合理性”。即設計的產品能否制造出來、生產中會不會遇到很大的問題、能否保證制造出來的產品達到
設計預期的要求等等。
2 “分析結構的繼承性,以及標準化系列化程度”。是否盡量采用了通用件(模塊),能用標準零、部件或系列零部件的地方應盡量采用。
3 “分析產品總裝的可行性與方便性,產品各組成部分是否便于裝配、調整、維修,能否進行并行裝配和檢查,各部件是否具有裝配基準
”。在裝配時應盡量避免再作加工,產品應有合理的、可靠的裝配基準和調整要素,各部件能否進行獨立裝配(即并行裝配)等等。
4 “分析主要材料選用是否合理”。盡量不用或少用難加工的、難購買的材料和稀有、貴重的材料。
5 “分析產品零件在本企業或外協加工的可能性”。如果一個產品的主要零件無法加工,或加工后不能達到設計要求,
這種結構顯然是不好的。
6 “分析高精度、復雜零件能否在現有生產條件下加工出來,主要的精度參數的可檢查性和裝配精度的合理性”。不能加工出來的,
是否可以另想辦法替代,加工、裝配時無法進行檢查的精度要求,是不和理的,超過使用要求的過高精度要求也是不合理的。
7 “審查各有關零件的工藝性”。(鑄造、鈑金、機加工、焊接、噴涂、電鍍等等)。
8 “審核PROE模型,要求鈑金零件必須能夠展開”。
3.2 圖面規范性
圖面表達按照基礎部編寫的“PROE圖紙規范”和“技術制圖規范”執行。
3.3 尺寸和公差
1. 重要尺寸應完整、正確、清晰;
2. 尺寸基準選擇既要考慮設計要求、又要考慮加工定位和測量檢驗的要求;
3. 有裝配要求的兩個零件的配合尺寸應有公差要求;
4. 配合選擇應合理,優先選用基孔制,盡量選用優先配合和常用配合;
5. 公差等級選擇應適當;
6. 形位公差選擇應合理、適當;
7. 未注尺寸公差和未注形位公差的使用按信息平臺/設計規范/技術規范中“未注尺寸公差技術規范”和“未注形位公差技術規范”執行。
3.4 裝配圖
1. 各零件組裝是否方便,安裝方法是否過于復雜,可否有更簡便的結構實現同樣功能的裝配;
2. 裝配中的運動部件應運動自如,在運動時不得與其它零部件產生干涉;
3. 必要的尺寸標注必須完整。裝配圖中必須標注的尺寸包括外形尺寸、裝配尺寸、安裝尺寸、性能規格尺寸和運動部件的極限尺寸等。
尺寸標注的基準盡量考慮便于檢驗。
4. 裝配時需特別注意的事項應在技術要求中注明。
3.5 鈑金加工工藝
3.5.1 鈑金加工基本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藝